市人大 | 市政府 | 市政協 | 市總工會 | 北湖 | 蘇仙 | 資興 | 桂陽 | 宜章 | 嘉禾 | 永興 | 臨武 | 汝城 | 桂東 | 安仁
首頁 > 時政 > 正文

資興市黃草村:傳統與現代的融合之美

作者:全媒體記者 羅俊婕 通訊員 周晨波    來源:郴州新聞網      發布日期:2023-01-12


湖兩岸清波蕩漾,水盡頭遠山如黛,富有湘南水韻的青瓦白墻民居星星點點、錯落有致地坐落在東江湖畔……一幅現代版“富春山居圖”正在資興市黃草鎮黃草村徐徐展開。

尊重自然景觀 鄉村振興煥發新魅力

黃草村是一個移民后靠村,有著豐富的移民文化和獨有的山水風貌,因地理位置原因在新農村建設中曾一度凋敝落寞。2022年初,黃草村被確定為美麗鄉村建設試點。為此,黃草鎮專門成立了工作專班,負責黃草村改造。

但工作專班很快發現,自己雖是黃草村建設的“總指揮”,卻連挪動一棵小樹的權利也沒有。

“黃草村一開始秉持的就是‘修舊如舊’,充分尊重村落原有的肌理,堅持不挖山、不砍樹、不填塘、不截彎取直、不大拆大建?!秉S草村黨支部書記袁在班說。

正是在這種理念下,黃草村每一處最細微的美,都得到了尊重。

但是,村莊的建設并非一概不動,動則有矩?!安唤]有規劃的村莊,不建沒有設計的房子?!秉S草村邀請專業設計團隊,為村莊進行規劃。同時,成立建房理事會,堅持“先選圖后審批”,保留青瓦白墻的本土記憶和固有文化。村“兩委”也廣泛動員村民開展“廁所革命”、拆除違建。與此同時,通過美麗鄉村建設項目整合涉農資金,村組道路、地下管網得到完善,也讓現代設施和功能進了村……

既望得見山、看得見水,也留下了鄉愁。黃草還是那個“鄉土” 的黃草,但卻早已不是那個“落寞” 的黃草。

尊重本土文化 鄉村振興煥發新活力

冬日暖陽,時間在黃草村仿佛慢了下來。柴垛旁小土狗慵懶地曬著太陽;古法榨油坊熱乎乎的山茶油十里飄香;村民和游客一起用石臼打糍粑,重溫兒時的味道……

在黃草村,根植于鄉土、反映庫區特色的生活形態、多樣文化,被鮮活地保留了下來。當然,想要保留住鄉土的生活方式,也并非沒有誘惑。按照“統一模板”進行城鎮化是鄉村振興的“捷徑”。

“但是如果丟失了本土記憶和固有文化,何嘗不是另一種空心化?”在黃草鎮黨委書記劉通看來,鄉村振興完全按城鎮化運作,雖然也能成功,但容易導致千村一面,失去靈魂。鄉村建設要激活人心,只有村民認為村莊是他們自己建造的,歸屬感才會更加強烈。

在此基礎上,黃草村堅持“村事村民辦”,打通“黨建+網格+基層社會治理”路徑,讓“屋場會”成為民主商議平臺,屋場明白人成為“穿針引線”人。村民齊心參與新建通組公路5公里,安裝太陽能路燈80盞,黨員帶頭拆除危舊建筑面積2500余平方米,村組籌勞完成農村安全飲水工程10處,資金投入達120萬元。

資金來了、項目來了,但黃草村在勾勒出現代輪廓的同時,傳統的肌理也得以延續。

尊重產業發展 鄉村振興煥發新動力

三面環山,一面臨水,養一方人不易。黃草村原主導產業為柑橘和養殖,在柑橘黃龍病影響及網箱退水上岸政策引領下,黃草村積極進行經濟轉型,以環境保護為前提,先后培育起楊梅、枇杷等帶富鄉親們的“四季小水果”產業,發展至今,已取得不錯進展,成為了具有知名地域特點的產業。

如何護綠興業,黃草村在實踐中回答著這道思考題。資興市鎮村三級積極開展“一戶一產業工人”培養工程,為每戶家庭免費培養1名掌握1至2項就業技能和致富本領的產業工人,累計培訓村民400余人。實現“培養一人、就業一人、致富一家、帶動一方”。

村民胡開紅的果園受柑橘黃龍病影響改種枇杷后,因缺乏管理技術,產量不穩定,通過專家下村進行技術培訓后,找出了低產原因,及時運用了解決措施,目前年銷售額已超10萬元。

村民胡運彬曾在廣州務工??吹郊亦l產業發展迅猛,他毅然回到家鄉,利用自己的人脈關系做起了水果銷售,2022年代銷“四季小水果”5萬余公斤,銷售額超40萬元。

鄉村振興歸根到底是為了群眾。2021年初,黃草村成立“支部農場”,將天然林、固定資產等分類折股,村集體經濟突破30萬元,同時大力發展農旅結合,帶動村民就業創業,實現村集體和村民共富。

如何處理好傳統與現代的關系?黃草村書寫了一份有關“融合”的美麗答卷。


編輯:謝莉娜
分享:

新聞熱線:0735-2892485 廣告:2893888 E-mail:master@czxww.cn 傳真:2295893 舉報電話:2886133 2893039

郴州新聞網投稿QQ群:60874409 民情直通車聯絡QQ群:281367893
郴州日報社 主辦 版權所有:郴州日報社郴州新聞網  地址:蘇仙北路郴州日報社大門旁
湘ICP備43100302000113號

午夜福利无码av免费